Tag Archives: doi-edwords

高分子物理的还原论理想——“先试试”

ResearchBlogging.orgRead, D., Auhl, D., Das, C., den Doelder, J., Kapnistos, M., Vittorias, I., & McLeish, T. (2011). Linking Models of Polymerization and Dynamics to Predict Branched Polymer Structure and Flow Science, 333 (6051), 1871-1874 DOI: 10.1126/science.1207060

Chemistry World的有一篇关于此工作的新闻,比较面向一般读者。这里我只谈我个人的看法,不多作介绍。

高分子体系可以有很多有趣的物理问题,但是工业界提出的几个老大难问题已经让物理学家忙了几十年了。工业界的目标是很现实的,但结合高分子体系的复杂性这一目标也是很遥远的。这个路程太长,以至在这个publish or perish的江湖中大部分人都将高分子研究转向自组装和功能器件的方向去了,毕竟比起在Doi-Edwards基础上再做出质的飞越,这些自组装和功能器件的工作门槛低、见效快。

Doi-Edwards的模型确实是一个很好的framework,McLeish等在DE基础上做的各若干重要推广,应该说已经比较成功了。虽然,离工业界的要求还是很遥远,但那是“共产主义”,虽“一定要实现”但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实现”的事。所以目成再所谓“成功”的理论,还是有一堆“不足”。

那怎么办?毕竟publish or perish的潜规则还是王道。因此一定要不断的告诉funding agency你有make progress。McLeish的这篇Science的策略就是“先试试”。在LDPE这一具体高分子种类上,合成的理论模型已经很成熟,因为现在生产LDPE的公司已经能够控制产物的各种支化特性把产品分成N多牌号了。原文的Fig. 2(A)说明了这一点。McLeish之前的努力也使DE模型比较完善。何不先在LDPE这一具体体系上把原本希望在任何体系上成功的事情先试一遍?虽然在LDPE上哪怕做到非常成功那也是一种高分子——而且是比较没有其他相互作用的高分子,但LDPE的在工业应用上的重要地位已经让这一特殊的成功具有特殊地位了。所以,长远目标虽然要实现,但短期内把精力放在某个特殊而比较简单的case上先试一把是个很值得借鉴的做法。就算每一个环节都不完美,但是假如能恰好在某个特殊的case上勉强联结成一体,也足够发篇Science了,可以骗点钱再玩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