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2011年4月4日

从所谓“正确的物理图象”谈起(到哪儿结束?谈来干嘛?)

先就本文的标题进行一些议论。不知道为什么科学网有很多老师(而且尤其是那种“土鳖”)喜欢把博客文章的标题改成什么“浅谈xxxxx”或者“xxxxx浅谈”,还有“也谈xxxxx”,或者“xxxx谈”。我觉得因为这些老师是读这种标题的文章成长的,所以轮到他们自己写博客了,就会觉得这种标题很好。谦虚应该作为做人的“美德”而不是作为做人的“智慧”。事实上,在中国只要实事求事,就自然已经特别谦虚了,因为不知何故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围绕着任何一个人才的90%的评价都是言过其实。问题在于很多庸人,其实是拿谦虚做晃子来遮挡实际上的庸碌——他们张扬不起,因为一张扬就要爆露他们的不才。因此,这些人会去回避有才而张扬的人。假如无法回避(例如遇上王鸿飞老师点名),那他们的解决方案就是变本加厉地摆出那副空洞的谦让,足以维持自己在绝大部分庸人之前的脸面即可。科学网充斥着的就是这样的土鳖。

类似本文标题这种的“从xxxxx谈起”也属于此列,看上去好像很和谐,也“像”个标题,但其实并没有透露出任何观点。其实他就是没能力想出啥靠谱的观点来,但又要写点啥,所以标题先弄个这种说了等于没说的,然后文章嘛,正反面各打五十大板,最后结尾做一下和事佬。看的人皆大欢喜。科学网就经常推荐这种文章上主页。

我曾经说过有很多人没有建立“正确的物理图象”。简单地说吧,就是不时会发现有的同学对自己的实验体系的走向会甚至作出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估计,令人感到非常的鄙视。就你脑中难道没有一个自由能的概念吗?

费曼在讲义里已经讲过:

The whole question of imagination in science is often misunderstood by people in other disciplines. … whatever we are allowed to imagine in science must be consistent with everything else we know: that the electric fields and the waves we talk about are not just some happy thoughts which we are free to make as we wish, but ideas which must be consistent with all the laws of physics we know. We can’t allow ourselves to seriously imagine things which are obviously in contradiction to the known laws of nature. And so our kind of imagination is quite a difficult game. One has to have the imagination to think of something that has never been seen before, never been heard of before. At the same time the thoughts are restricted in a strait jacket, so to speak, limited by the conditions that come from our knowledge of the way nature really is. The problem of creating something which is new, but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everything which has been seen before, is one of extreme difficulty.

显然,想要作“正确”的想象,就得先知道“all the laws of physics we know”。换句话说,那些人之所以没能建立“正确的物理图象”无非是因为课堂物理没学好。

但是在中国这些学生很可能是很高分考上研的。很多非985非211没名没份的地级市本科院校,整个大学四年就是为了考研,鲤鱼跳龙门哪。中国人没哪个是会轻易“认命”的因此个个都不自量力。问题还不在于说这种努力是盲目的,而恰恰在于这种努力还挺有的放矢——历年试题出题形式和范围。

诚然,确实也没听说哪个地方的笔试或面试题是诸如“请在分子到超分子尺度分情况描述一种水溶性聚合物溶解于纯水中的过程”这样的试题。而且,就算我将来自己招生,我能否出这样的题,也要取决于我自身地位。我要是恰好去了一个非985非211没名没份的地级市本科院校当博导,我出这样的试题招学生我就干脆别招学生算了。

所以并不是应试教育就完全不行。高考之所以不这么出题是因为中国想要普及本科教育,反“精英教育”之道而行之。因此出题的目的是要让大部分人上,而不是让能上的人上。但研究生教育不会也被纳入“草根教育”范畴吧?既然尚属于“精英教育”,你不行就滚,没人逼你读研。

事实上现在的研究生教育既没有成为草根教育也没有成为精英教育,而是成(沦)为了“福利教育”,专门用来救济由户籍制度所带来的不公正的。因为很多人深信并且屡次在诸如《一虎一席谈》之类的节目中声泪俱下地控诉是高考的户籍限制而不是自己读书不成导致他们的孩子与有权有钱的生活无缘。一旦闻说考研不受此限,岂不当场立马转怒为喜破涕为笑?因此,研究生教育就成了对户籍制度不公的重要补偿,并加上诸如“本科毕业后男朋友深圳工作所以我考过来广州”这种五花八门的理由。

在传统的、农业的、等级制度的、金字塔形的中国社会,自古读书就不是为求知而设,而是穷人改变命运的手段。如果纯粹只有金字塔形自上而下的压迫,统治很难稳定。因此“科举”作为自下而上的的唯一途径就长期存在了下来。“读书”这件事的这一“定性”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里了。如果学术与行政脱钩,你就会很难让一个中国人理解为什么还要去读书。事实上读书无用论一向就此起彼伏,潜台词就是“有用咱才读”,啥叫“有用”?美其名曰“经世致用”,实则离不开“权钱”二字。因此就算抱着“更好地普及知识”的善良目的,你也必须让学术与行政紧紧挂钩;否则没人愿意读书,结局只会是文盲增多影响社会稳定。那人家完全可以找个借口:愚民不是我想的啊,民不爱智奈何以智要之!

回过头来再看费曼的那段话,真是感叹东西两个世界之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