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个老“民科”审稿

我在Qeios上给一个前苏联老“民科”的preprint写了审稿意见。跟大部分其他审稿意见相反,我给的是偏正面的意见。

作者确实很像一个民科:他这是1990年代,在Karpov Institute读博时期的想法了。当年发表不利,他与不同的期刊的审稿人多回合硬刚,甚至骂了脏话,好像他的观点一定对似的,最终没有发表。2023年,他不死心还把这个几十年前的小idea发到互联网平台上,没有literature review,没有实验结果。少数几篇参考文献全是俄文的,好多还是他本人的。每一个发表了审稿意见的用户,他都在后面回复捍卫,只是语气可能没有当年这么猛了。很多审稿意见确实是觉得这根本无法comment,就是篇啥也不是的东西。所以说他很像一个民科。一般考虑下,一个不被认可的小想法,就算自己觉得对,那也最好move on,在学术道路上往下走,追求下一个也许发表过程更顺利的科学问题。老在某一个其实并不fundamental的事情上面纠结几十年,多多少少是有点偏执的。

但是仅作为审稿,我认为去说这篇论文在各类指标上达不到当下市场“可发表”标准,是很non-scientific的意见。我不首先不屑于只提这种意见,不然好像我对作者稿子真正的学术问题一点儿没看懂似的。作者显然也不屑于考虑这种意见。我一向有一种品味,就是不在大部分人都能批评的层面上批评。至少,我不屑于,基于一个人没说到什么,而给差评。因为这是很简单的批评。世界上好东西多了,你知道几个人家不知道的事情,就鸡贼地说人家没讲到,面相上就很丑。人家说了的你又懂透了吗?人家说的东西有什么问题你提得出吗?

我认为我看懂了作者想说的事情,所以基于他说的东西来提了三个问题,从作者的回复来看,我真的看懂了他想说的东西。而且作者的回复很合理。我提的问题他都承认。只是现在他已经退休了。他把几十年前的东西拿来发一下,当然是懒得再基于这二十年以来的新进展作出修改的了。很多审稿人可能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决定这个论文该不该发表。但我觉得Qeios平台不必这样玩。既然让审稿人和作者能在线评论区battle,那这个平台就是以交流为主,不是以发表为主。关于发不发表,你Qeios平台发表不发表又算什么呢?能像发了Nature一样严重?哪怕能发表在最烂的传统期刊上,还会放你这儿?所以重点应该在交流。

那既然是交流,你说一些明显作者早就放弃的点,就是铁定交流不上的。你应该看作者本身感兴趣的重点是什么,在这些点上提出你的问题。这也就是我第一篇审稿意见所做的。结果也确实是与作者达成了良好的沟通。

我又写了第二篇审稿(Qeios平台就是可以重复发的,就像发贴一样)。因为在这个稿子的话题上,我恰好比其他人都更专业:玻璃化、异质性、DSC、……等等。看到大部分人根据对这稿子的第一印象给出的差评,我觉得我有义务解释我对这篇稿子与当前什么研究紧密相关。我觉得作为领域内的小同行我也需要展示,我认为比起这些审稿人提的其他问题枝端末节,这篇工作真正值得提出的科学疑问是什么。

我很高兴请各位仔细看一下这件事,说说作者是不是一个民科,我的审稿意见又怎样。

稿子正文:​链接 (文末评论区就是所有的“审稿意见”,以及作者的回复)

作者对这个工作历史的描述:​链接

我的第一次审稿意见及作者回复:​链接

我的第二次审稿意见(作者还未回复):​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