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 not shown/See SI

尽管网络平台提供了很多交流空间,但是像ACS年会这样的event还是能在短期内激发很多讨论。自从化学博客多了起来之后,ACS年会就成了博客的盛事,很多人在博客上写ACS会议日记。这两天有两个不相关的博客同时汇报说在ACS上与同行讨论了关于论文发表时的原始数据问题。The Sceptical Chymist的Catherine遇到了两个人和她讨论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的关于拒绝“Data not shown”现象的一篇社论Everyday Scientist上也说在ACS会议中有人讨论越来越长的Supporting Information的问题。

这两者其实是一个问题。我曾经在科学网上的博客上也讲过像JACS这样的期刊正在越来越多的使用Communication形式,正文只有两到三页,头几段非常readable,少数几张图也很sharp,但是Supporting Information往往就有十几页。我就遇到过Full Text PDF只有三百K的文章,Supporting Information有十兆……

相比之下,一些稍微大众化一点的期刊,如我本行的J. Polym. Sci., Part A-Polym. Phys.(现在也IF也不低了,有5),没见过communication的,全是十几页的full article,而且信息量非常的大,工作非常的充分。不时一篇文章都让人一下子看不过来,但是看完了给人的感觉是工作很solidate。

如果你跟“媒体”界的人打过交道,投过稿啊什么的,你就会发现他们不得不关心“读者”和“篇幅”这两个大问题。这两个问题是媒体人士的座佑铭。学术期刊再怎么学术,它也还是期刊,也有篇幅问题和读者问题。所谓读者问题就是眼球问题。其他问题我不知道,但是眼球问题是你只要一关心,就坏事的——无论在哪个行业中。为了眼球所做的事情全是实际上的败坏行为,没有哪件为了眼球所做的事情会有建设性的。

我以前就遇到过很多次supporting information里的电镜图没有scale bar的,Everyday Scientist那篇博文里也说过很多SI里面充满着垃圾。于是你就怀疑这些SI审稿人到底看过没有。我曾经很天真的认为,投到JACS上的manuscript都是full article,是JACS根据自己的版面等需要,自行把人家的manuscript改成communication,把一些信息归到SI中去。因为SI是免费的,因此JACS总是把最关键的图放到Full Text里,要你给钱才能看得到,SI里全是垃圾,免费给你看也无所谓。尽管如此,我还是以为不管是full text还是SI,最初审稿人都是一起看过的。现在倒好,JACS自然没有那个权威决定哪些数据重要哪些不重要——这是由作者决定的,是作者不想把垃圾放在正文里,就全放在SI里,反正审稿人不看SI,漏个scale bar也能发JACS!

See SI还算好了,至少你想see的时候有得see。偶尔能看到一些paper里面直接就是一个括号(Data not shown)。我就奇怪了,你现在是写科普么?没有data你提这件事干什么?只有科普的受众——外行人,会接受你说一件事情不给他们实验数据的。很多“民科”就是误以为科学是人说了算的,所以才不服气——为什么就你能说了算我不能说了算?你不就是读了个学位么?如果Data not shown,那就是“民科”。

我们课题组里也有一些同学跟老板总是说不清楚事。我老板说:“我不是说你造假!我不是这个意思!但你总要有数据撒!你不能拍胸口保证撒!”

前段时间我们任导的博士发的Macromolecules(我以前提过),里面有一组液晶态的偏光图,彩色的很漂亮。文章里是报道,超过一个温度之后,液晶态就没有了。当时审稿人就非要我们加上一个没有液晶态时候的空白的背景图,说明的确是没有了!你可能会纳闷,没有液晶态还值得放图么?一张显微镜视场背景图有意义么?但人家就是要放,因为你确确实实声称超过一个温度之后是没液晶的,我怎么知道是不是真的没有?你文章作者当然是认为本文亮点在于有液晶态,小心翼翼地罗列你的液晶的美图。但你怎么知道其他作者会有什么inspiration?说不定有的作者认为超过一定温度后液晶态消失是对他很有用的information呢?那么他如果看不到切实证据,而是只看到一个括号(Data not shown)的话,他岂不是很郁闷?到底信不信这篇文章好呢?说不定人家如果相信你这篇文章,利用这一现象做进一步工作发了Nature,你的文章就被引了。我们永远不知道文章的读者是谁,也不希望事先对此有什么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