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

右图:MSN的语言过滤机制

习惯了在宽阔的空间中驰骋,就很难接受回到狭小的空间中去。但假如生来就在狭小的空间中玩耍长大,倒不一定活得乏味——精神上的内容不受任何空间所限制。

国内的言论空间,某个别见过点世面的国人(如安替)感到局促了,愤世疾俗的挥笔咒讽,因此在国内受尽了压制,但又受到了国际“友人”的同情。只可惜,终归是咒讽。

是先锋,诚然是。但“先锋”是个矛盾的东西,要成为先锋,必然不能被世俗的伦理责任所束缚;但先锋若有尽头,那么一旦到达,就无法避免自然而然的表率责任——你具有了代表性,你不再是你个人。

安替之流,在世界面前,怎么代表了中国人的先进人群?——咒讽,而且是绝望的咒讽。带着对自己祖国的完全失望的语调,幸灾乐祸地肆意咒讽。

实际上,这群所谓“先锋”,何“先”之有?他和大多数愚昧落后的人们一样——不分析问题!不要以为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令人绝望的事情是在说明我国作为一个政府已令人绝望——那不够。令人绝望的是绝望本身——是我们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世界的一大群人自身的绝望。在我们身边貌似平静的人群中,实际充斥着“后绝望思维”。放眼看去,除了根据自己的利益或理想,要么是自嘲地安于现状,要么就是徒劳地不安于现状(安替之流仅可归于后者)的人外,中国还有没有抱着忠心,抱着良心,抱着信心去研究现状的人?百年之前的黑暗日子,梁启超等“反党”尚且能够慷慨激昂地大作“少年中国书”。相比之下,自诩为某种战士的安替之流,其迂腐直同愚忠者,况且在今日社会愚忠者尚且廖廖无几。他们的绝望嘴脸已经远远落后了我们广大人民的“后绝望”思维了。他们远不如我们人民群众堪称先锋。

立场,或者说主义,也许能给不甘寂寞的狂人带来斗争的快感;但是历史的进步是矛盾的运动的不断发展和转化,说具体一点,就是问题的激化和解决。历史也许能给出少量的空间让不甘寂寞的人玩一把主义之战,大者如纳粹,小者如陈水扁。但是历史上的先锋永远是问题的激化或解决者,或至少是为问题的激化或解决思索过的人。“主义”是如此可以朝令暮改的东西,以至它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已。深谙此中之义的人可佯作大举“主义”旗帜状,实则巧妙地移花接木,对社会作出相当的改变;只有无知的傻子,才会兴高采烈地信奉和捍卫无谓的教义和立场,在虚幻的鲜花和鸡蛋中自欺欺人。在安替之流乐此不疲地享受此种快感的时候,我十分希望更多的中国blogger用英语写作,让世界认识到中国人不是反动派和“原教旨拜物质拜金钱主义者”的集合,中国不是一个“物欲横流,信仰缺失而又残酷专制”的地带。在狭小的空间里仍然带着充足的信心和乐观。中国最流行的信仰不是钱,不是某“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而是我们自己。在狭小的空间里,我们仍然带着充足的信心和乐观。

2 thoughts on “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

  1. Andrew

    从前我们什么都没有。现在似乎可以有了,大家都激动于本身,争相支持新出现的任何一样东西,而没人关心真正的需要
    勇气就是这样一件东西。目前人们已经不缺勇气——勇气可嘉。实际上勇气我们传统上就一直不缺。如今更是一律为任一项勇举喝采。但解决问题靠的是“智”,包括具体各层次的专业力量等“小智”,以及思想,信念等“大智”。问题只有作为问题去研究才会走上解决的道路;倘若把问题仅仅化作冲突的两营,抱着死守和斗争的态度,红着眼只认主义和旗帜,也许其乐无穷,但谁赢都是悲剧。
    如今我能做的是为科学和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事业贡献,我也开始在这些方面尽我绵薄之力。不去尝试的人,必然绝望地认为空间如之此狭小,个人的力量会有如沙粒一样渺小;但尝试过就会发现,能做到的,能改变的,比想象中要多得多,尽管不至达到根本改观的地步。
    勇气要继续激励,但更细致的问题现在已不算提早讨论了。

  2. kd

    “…, 而是绝望本身” 我很怀疑您是否村上看多了. 您口口声声的说中国没这没那,您又做过些什么呢? 安替之流比您强多少我不知道,但他没您那么stuck-up,或者说,没您先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