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August 2011

  • 关于读者回应方式的最新思考

    我重新全面地思考了我的博客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回应。以下是思考的结果。 所谓“回应”,是包括看完我博客内容之后的任何针对我博客的动作。包括点击其中的一条链接、进行RSS订阅、分享(例如各种share)、顶(例如Facebook Like或者Google +1)、在文末的评论栏里添加回复等等。我的需求: 我完全不在意网站的访问量 我希望我的内容被特定的人看到 我希望当读者想要以某种方式回应的时候,能够方便地实现,但是—— 我只欢迎我认识的人在我的文末添加评论 第一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些时候,在意和不在意访问量对某些问题的回答会恰好相反。例如,社会化分享按钮到底有没有用? 对于一个不在意流量的人,他会认为假如一个网站访问量根本就很少,附上这些按钮的用处不大。因为既然连看到它们的人都这么少,会去点的人就更少了。也许等到网站的访问题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放置这些按钮才会有意义。 但是对于一个在意流量的人,他会说,放置这些分享按钮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增加流量。如果一个网站已经有很高的访问率了,反倒才没必要放这些按钮。 而我是不在意网站的访问量的,所以我把社会化分享的按钮去掉了。 但是,我不是至少还“希望我的内容被人看到”吗?这些社会化分享的按钮不是会增加这种机会吗?其实我可以通过“博客连接微博”的功能,在我发表一篇新文章的时候就自动发布一条微博,让我的“粉丝”看到文章链接。他们也许会点击链接来阅读文章,也许会忽略,但一般不会转发这条链接,因为这只是“博客连接微博”生成的一条通知,本身不是什么值得转发的笑话、段子或者箴言。我没必要再让以其他渠道看到我的文章的读者分享到他们自己的微博中去——因为这除了增加流量之外没有满足到我上述的任何一条需求,而我并不在意流量。 那么,我会把博客绑定到哪些微博呢?首先一定是我所使用的微博(废话,否则没有帐号绑定个毛啊),因此更应该问我不会把博客绑定到哪些微博。首先,开心网我自己N年都不上去一次,我没办法顾及到那里的人看到我博客的反应,因此干脆不要让他们看到我博客。然后,Facebook上基本上是我的亲戚,很多还是长辈,我的博客内容跟他们关系很小,干脆也不要让他们看到。因此,我会把博客绑定到饭否、新浪微博、Twitter、豆瓣和网易微博。 有人会说,不假思索地放一堆社会化按钮的用处是提醒读者分享到他惯用的社交网络中去。例如也许有些读者会突然想分享到QQ空间。我不是说过“希望当读者想要以某种方式回应的时候,能够方便地实现”么?但是我认为,喜欢分享和转发的人,一定不会依赖各个网站一律提供他所需要的按钮,而是往往会采取主动地有他自己的分享方式,例如添加FaWave浏览器插件,无论什么网页都能一键转发到微博去。因此,特地在我博客添加几个社会化分享按钮仍然是多此一举。至少就我自己来讲,哪怕一篇文章下面有n多个分享按钮,我还是会用FaWave插件来分享。 再有一个理由就是,作者们往往都过于高估自己的文章的价值。事实上,除非是那种趣味星座美女图片冷笑话重口味段子娱乐八卦的内容,否则,真正点击分享的人数应该是出奇地少的。 关于社会化按钮的更多信息可参见此讨论。 另外,我还希望我的博客能通过RSS订阅给读者看到。事实上,我一直以来关心的与其说是网站访问量,不如说是RSS订阅数。根据FeedBurner的统计,订阅我博客的人绝大部分是通过Google Reader。我也用Google Reader,因此我知道,这些读者假如真的喜欢某篇文章,他们很可能会直接在Google Reader上like或者share,散布的圈子就主要是Google用户。这就更加没必要在网站上添加什么分享按钮了。不过,为了方便光临我的网站看了我的文章希望订阅RSS的读者,我在每篇文章的末尾提供了RSS链接——假如他的浏览器不支抚持识别网站RSS的功能或者他不懂这回事的话。 至于我又添加相关文章功能,是希望我博客的内容能被读者看到。这个很简单,不用多解释。 最后讲讲回复的问题。我不喜欢我不认识的人到我的博客文章后面发表回复。但是,我没办法列一张我所认识的人的列表给电脑,因为这个列表一方面我不可能列得全,另一方面也在动态地变化。我只能回答某人我认不认识。因此,为了让我认识的人方便地回复,我不得不保留文末的评论栏。但是这就使得我不认识的人能够轻易地在我博客后面回复了。尽管我已经在评论栏上面注明请确保我认识你再评论,但还是有人无视。经过深思熟虑,我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关闭本博客的评论功能! 但是,作为补充,我会鼓励我所推崇的回复方式——在自己的博客回复。至少我本人是这么做的。我越来越少地在人家博客后面的评论栏里回复了,因为我发现文章后面的评论栏设计往往都不利于活跃的讨论。所以我的做法往往是到我自己的博客里写一篇文章来评论,其中引用对方文章的链接。因此,我会鼓励我博客的读者——假如他有话要说的话——在自己的博客进行评论,我的博客上只提供文章的Pingback和TrackBack链接供对方引用时使用。 原来完全符合我喜好的结果是这样的,不免还是让我感到惊奇。

  • 无觅网工作人员的回复

    我上一篇文章发表后很快就被无觅网的头儿看到了,还在微博上给我回复。事实上我没有抱怨过无觅网的在工作的任何问题,话说回来在中国能先不管“宗旨”、“意义”,把事情本身做好的事例太少。无觅起码把相关文件插件做好了,把按钮做好了。我嫌这嫌那当然就只能算作闲聊,所以我说“我的意见无觅网无需要重视”,是一句真心话。但被不相关的人听到就会变成抱怨。我觉得我没有义务去保证我说的每句话世界上每个人听了都能理解为同一意思。但要是不小心给无觅网造成负面影响我也过意不去。虽然我不至于因此而亲自为无觅网大说好话,但是把他们工作人员的回复贴一下,应该也足以端正看客们对它的印象了。经过无觅网工作人员的同意,以下公布我和无觅网工作人员吴寿炎交流的过程:

  • 通胜的typography很惊艳

    昨天谈到了中英文混排问题,其实漏了一点,那就是文章仍然是给中国人看的。是用中文介绍事情,里面夹杂英语,而不是用英语介绍事情,里面夹杂中文。 今天偶然看到一个外国人的博客,说买到一本旧书里面的typography很美,结果我一看就笑了。这鸟不就买了本通胜么?看到作者给图配的说明文说那些东西是table layout with cartoon illustration、diagram、interesting headings就很想笑,尤其是最后把“安产保胎灵符”看作一种free style typography。 至少从通胜这个例子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在上一篇文章里说要开发小楷字体来作为中文屏幕显示的基本字体(而不是等线或衬线)。因为这至少是中国人的习惯。标题用大标宋,正文用小楷才是王道。 我的博客使用了楷体2312来作为blockquote的字体,这其实是学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的历程》的做法。注解能够原位点击查看,其实也是对中文习惯的延用。我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看的是家传的线装版的“毛批本”,其中的批注无论多长,都一律是在原文原位用双行小字插入的。可是,楷体2312的表现实在欠佳,现在我也没有一个好的楷体可用。 楷书从字体特征上本来就不是为小字号显示用的。楷书几乎所有的笔画都不是横平竖直,所以在小字号上经过AA会特别模糊。凡是这种小笔画特征丰富的字体大多在高精度媒质上有好的表现(比如印刷品),在屏幕上,特别是小字号可读性很差。 另外,楷体2312的字本身写得很差。 最后想补充的是,作为非专业人士,不同浏览器对最新网页标准的支持差异实在很难兼顾。其中一个例子就是justify对齐方式。对于英语的typography,除非有恰当的hyphenation,否则不应该使用justify,因为这会使得单词之间的间距忽大忽小。但是对于中文段落,两端对齐是理所当然的。中英文混排下justify对齐方式,在我所使用的Chrome 14.0.835.109 beta-m下就是灾难,因为浏览器似乎只懂利用一行中的空格字符来实现justify。如果一整行都没有一个空格字符,则justify失败;如果一整行中有一个空格字符,那么所有为实现justify而付出的的“代价”就全部有这一个空格字符来承担。事实上,这一个空格字符往往可能是一个英语词组所含的,最终效果就是一个本来属于一个意思的英语词组两个单词被分得离奇地开。与Chrome相反,IE 9.0对justify就有很完美的表现。然而,问题在于IE不是什么方面都表现得好。如果论到对CSS最新标准甚至是webkit的支持率,Firefox是最高的。对于很多稀奇古怪的新标准它往往是唯一支持的。因此,关于typography的问题是永远办法尽善尽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