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研的三言两拍

科学网上有一位读者两次评论要求我谈谈科研,而且好像是要我高屋建瓴地谈。可是这件事情不符合我的身份,不太靠谱。谈科研应该是何毓琦老师做的事情。我下面零乱地写三个片段,两个感想,希望能有所帮助。

片断一

有那么一种文章,它的Introduction部分是这么写的:A方面的研究怎么怎么好了,谁谁谁做了什么,于是A很好;B方法怎么怎么好了,谁谁谁用了B方法,于是B很好;近年来C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谁谁谁搞了C,因此C也很牛。本文采用A+B+C研究了XX。我曾经跟我导师抱怨过,现在连Adv. Mater.都很多这样的paper了。我导师说,就是Adv. Mater.才多这样的paper。

片断二

有一个忘了是东南大学还是东华大学的网友,向我请教他实验的问题。他的实验是要做蛋白质力学材料,结果遇到力学性能差的问题。那我给的建议当然是根据高分子材料的基本原理,分析它力学性能差的可能原因,然后通过实验一个一个地去排除了。但是他的思想很奇怪,他不愿意作任何验证原因的实验。他只希望我给他支个招儿,能把蛋白的力学强度做上去做上去就行,不是要我帮他分析原因。可是,我都不知道它的蛋白质为什么差,何从去把它做好呢?他的逻辑是,只要能做好就行,原因等做出来了再解释。现在都做不好,解释了也白搭。“那些老鬼的文章都是这样做出来的”,他说。

片断三

我是从来不喜欢小木虫之类的论坛的。小木虫还自诩为“学术科研第一站”,但是这些地方的科研氛围是最差的,可以说几乎没有。我也没觉得里面有哪些资源我非得有不可的。

感想一

如果我问:既然没有终级真理,那你还搞科研干什么?而你回答:靠,想那么多干什么,赶紧毕业拉倒了!——那我们还有讨论的必要么?

如果你不这么认为,如果你觉得除了赶紧毕业之外,做科研还有别的意义。那用不着我问,你也会自己去思考,然后有一个答案吧。我在没有听到你的答案之前,说什么都是泛泛而谈。再说,这个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如果你不是那种只满足于吃喝拉撒水平的日益提高的人,在你心中一定有某种永恒的疑问。你恰好选择了科研来解答地个疑问,只能说明我们在“心中的问”这一方面有某些共同点,但并不可能完全雷同。就是这一差异,导致有的人去研究理论物理,有的人去研究分子生物学。如果你只是把科研当职业,一口饭,那就算了。如果你除了为了吃饭外,选择科研还有其他理由,那这个理由是什么?

感想二

说到底,这是贫富差距问题。有很多人就是认为这世界上由他选择的事情几乎没有。他根本没有理想。这也许是他从小家里比较穷有关。从小家庭条件好,就会以为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由他选择的。因此,如果你觉得你有理想,请羞愧。因为这无非证明你从小生长在温室,比较幼稚罢了。我是很羞愧的,所以我也不喜欢谈论这个,以免一些家庭条件紧张,到大城市读研就为了户口,为了将来更好的前途等等实用性考虑的骂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他们要是是谁谁谁的儿子,也许会比我更装逼更有理想。

“说什么‘吃喝拉撒’,好像‘吃喝拉撒’很容易似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你知不知道有很多人为了‘吃喝拉撒’就得一辈子卖命啊!你读啊读能读到博士,那点儿什么臭理想就自己藏着掖着吧,不要拿出来晒!”——基本上就是这方面的顾虑,我就不谈怎么样做科研才是做科研了。我曾经写过一篇叫做“孝子是不会读博的”的文章。我把里面的一段话重新引用如下:

中国式逻辑

在此之前,我一向很讨厌在各大论坛里散发的关于博士的“钱少”“辛苦”“卖命”等言论,我总觉得只有俗人才会在意这些,他们只在意钱少,辛苦,完全忽略了他们所做的事情是什么。他们为什么忽略?因为他们不在乎。对他们来说,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只有两个标准,一个是钱少不少,一个是辛不辛苦。我曾经鄙视这些人,这些人都是一介草民。草民们早点别读更好,他们连硕士都不应该读。

但是现在我不能鄙视他们了,他们有一张很强的牌,那就是“父母”。父母在那儿,你就清高不起来;父母在那儿你就要把钱放在第一位。我理智上承认这一点,这是中国的现实。

于是,你没有必要分清到底谁是俗人谁是高贵的人了。因为谁都有父母,无论是俗人还是高贵的人,只要他是中国人,就不得不把钱放在第一位。外国人也不比咱们清高多少,他们要给博士很多钱才能留住他们(至少我发现很多同学是这么认为的)。我们是因为还挣扎在温饱线附近,所以不得事事以钱为先。

这个逻辑再往下演绎,就是这样的:既然中国这么穷,那还搞什么博士教育?这不瞎折腾吗?都别搞了。搞不起!

我觉得,你如果真要让我高屋建瓴地谈如何做科研,你得先保证不骂我为富不仁,不骂我不孝等等,不骂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才愿意谈。

对于那些不牛的人来说,牛人反正已经牛了,那么关于他是为什么牛,他爱怎么谈怎么谈。这种逻辑就好像东X大学学生关于蛋白质的力学性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