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常识

常识不代表真理,往往是片面的。本文是我本人的常识,仅供各位同学参考。

哪种学历才够?读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学历好?

担心“学历不够”的,应该是不打算做科研的。因为做科研的前提是需要完成最高的学历,即博士。因此我先暂时谈论除了做科研之外的就业。

学历要求是跟单位类型和岗位性质有关的。而且不能仅看到表现出来的学历要求,还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

国内硕士:化学、化工、高分子等专业,本科毕业只有非常初始的专业水平。就算是成绩好的同学,也不太知道大量的专业知识在工业应用中的地位是什么。这需要丰富的实践的经历来完善和补充。所以,若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人才,不经过至少硕士阶段的实验/实践教学是无法达到的。这就是为什么大量招收本科毕业生的岗位其实是一些文案、销售甚至高级文员等不限专业的通用岗,只看重你们的英语、社团经历和其他各类奖项;只要你面对的是行业相关的岗位,作为本科生在求职过程都会产生专业基础和视野不足的压力。而确实,行业内的专业岗位多数要求硕士学历。

所以,如果你希望投身高分子行业就业,起步应该是国内的硕士学历。

国内博士:国内高校的博士学历,多出了一个“高校研究所”这类选择。但如果限定是去企业,博士学历的就业面就偏窄了,基本选择面就是500强之类的大企业。具体有哪些企业,可以参考这一个知乎答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147863/answer/43230152

其他的民营中小型企业,自己设置长期的研发机构的还很少,不需要博士。这跟我国制造业发展特点有关。不过,一个正常的社会,除了科研之外,企业对博士的需求本来就应该是非常小的。在美国,博士毕业如果不走学术道路,企业的就业面也是这么窄的。所以,如果想在企业就业,又不是只想做研发,就要慎重考虑是否要读博。以更小的年龄和有竞争力的硕士学位进入企业,可以在企业中边继续成长边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位置。

国外硕士:国外的学历中,“硕士”在不同国家的学历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同的意义。一个国家的“硕士学历”是它整个学历教育体系的一个环节,它的设置和特点是配合整个学历体系的结构的。具体地说,硕士教育是考虑了这个国家的本科培养、博士培养以及人才市场的特点来设置的。而且不同的大学会设置不同的硕士学位。所以,所谓“国外硕士”其实包括了五花八门的学位。如果你希望毕业之后在硕士学位的取得国家就业(还要看这个国家的签证制度),兴许可以选择合适的硕士计划。但如果你希望带着国外硕士学历回国工作,那么它比不上国内硕士学历用处大。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外语能力,能够在国内找到一些对此有偏好的岗位。但今时今日很多人已经知道,国外经历并不代表一个人对该国语言和文化的掌握程度了。

国外博士:之前也介绍过了,博士去企业的就业面,在哪个国家都是窄的,基本也就是500强企业。当然,如果能够顺利找到职位,待遇是不错的。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在国外读了博毕业,你的能力、视野和选择面会跟现在很不一样。获取国外博士学位需要的年限也不短,家庭和个人的金钱、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很可观的。事实上,国外博士学历教育的学术导向性更鲜明。读了博士还去工业界的,大多数是在读博期间才明白自己不喜欢或不适合做科研才在毕业后作出的转换。如果他们更早了解这一点,将不会读博士学位。所以,我不建议你打定就业的主意,只为这个学位就去读国外博士。

关于国外硕士和博士回国就业的情况,大家可以去各地方政府下属的留学人员工作机构网页去了解相关的行情和政策。例如,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大家可以假设自己是多年后获得了国外学位,正要回国的状态来在这些网站上搜寻和研读相关的政策,感受一下形势,再去考虑是否要为了就业而获得国外学位。

学历高有优势吗?

1. 不同岗位有不同的学历要求,不同学历的人才一般不会在一个平台上竞争。

有一种说法:现在很多企业的研发部门,硕士学历的都一大把,不读个博士,可能都没什么优势。这种说法体现了一个普遍存在于很多同学中的误区。

大部分正常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岗位是有一定的薪酬和一定的用人标准的。一个岗位既然是招硕士,那么它的工作内容就应该是硕士能够胜任,它的薪酬也只会是硕士的薪酬。如果你是博士,你就会去一个招收博士的岗位,你身边的同事也都是博士学历;而不会还去一个招硕士的岗位那里体现你的学历优势。

2. 获得了更高的学历之后,你的能力、视野和选择面不同,你会作出不同的选择

学历高了,不是说你就跟学历低的相比有优势了。因为不同学历,会面临不同的选择面。本科毕业进不了高校做不了科研,但是银行文案策划销售这些职位只招应届本科。我们学院本科生,有不少会进入航空公司、地产公司工作的。这些企业不需要高分子的专业知识,但也喜欢985理工学校的本科生。而应届博士的选择面就不一样了,高校、研究所占有很重要的比例,而企业的选择面就集中在500强企业的研发和培训部门。应届博士就算隐瞒自己的高学历,拿本科学历去应聘,他的年龄也摆在了那里,不如应届本科具有“可塑性”。

所以,你在考虑是否攻读更高的学历的时候,不应该就是为了跟低学历的人相比“更有优势”,而是为了那个不一样的选择面,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力和视野。例如,你是希望有“进高校做科研”这种选择,所以才攻读博士的。更准确地说,你是为了获得做科研的能力而去攻读博士。

那么,在那些“硕士一大把”的岗位里,如果你也同样是硕士学历,怎么体现优势?——那就只能是工作能力。所以能力是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专业性强的理工科学生而言。我们平时应该自我考察的重点,应该是自己是否具备了解决高价值问题的能力,其次才是是否具备了有利于就业的各类标签。后者跟前者本质上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具体操作上有先后问题。

3. 国外博士在回国就业的时候,与国内博士相比优势不大

如果你站在精打细算的企业角度去思考,为什么国外的博士就要比国内的博士值钱?或者就能做要求更高的岗位?

医学博士回国到医院工作优势是明显的。哪怕是三甲医院,医师学历结构跟高校比较还是偏低,但是很多三甲医院都很重视科研,国外高学历回来还是香饽饽。但其他理工专业的,不管是高校还是企业早就水涨船高了。因为很多中科院所或者985高校的重点实验室的硬投入和培养模式都已经跟国外高校相近,培养出来的博士生眼界水平都差不多。留学博士可能普遍英语口语要好一些。所以,应届的国外博士回国,有时薪酬只能比国内博士高一两成。而获得这两种学位在金钱和精力上的投入差别却是巨大的。

什么情况国外博士会比国内薪酬高得多呢?那就是在这个专业或这种岗位里,国外博士的培养质量比国内高得多,又或者对存在对留学学历的硬性要求。例如许多地方政府面向企业的引才优惠或者项目,企业想申报,就必须有留学学历的员工。所以,想要留学背景有优势,你就要选择国内相同学历培养质量还差很远的行业。随着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博士培养质量的提高,国内、外博士学历的待遇差别会越来越小。仅管当前我国博士培养质量低下的原因是结构性的,但也不敢下结论说今后五到十年内现状不会改善。而你若决定出国读博,对应的时间就是今后五到十年。

4. 要区分“落户”和“就业”

“地方”和“单位”是两种主体。前者是地方政府,后者是用人单位。它们“引进留学人才”目的和做法是不同的。单位引进留学人才往往跟这个单位的岗位的专业需求十分相关。例如高校研究所引进留学生是看重你的科研能力。创业园引进留学生是希望你带来新的可转化技术自主创业。这些都是落实你的“就业”问题的。而地方政府的“引进”往往是出台留学或国内高学历人才在落户、购房购车、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市民福利的优惠政策。这些都是落实你的“落户”问题的。你回国发展的时候,先要解决“就业”,才有考虑“落户”的前提。

初筛看外在,面试看内在

国内就业竞争激烈。简单可以概括为,初筛看外在,面试看内在。

所谓的外在,就是简单的标签,例如高校档次(985、211)、英语等级等。很多大企业的初筛是通过“网申”做的,这些标签就是一些下拉列表。例如,本科毕业院校的下拉列表除了双一流、985之外,就只有“其他”选项,也不再设立文本框供你填写你具体是什么大学。本科院校是最重要的。很多企业的网申也会需要你输入硕士乃至博士学历的毕业院校。至于说,这些信息搜集了之后,企业会怎么统计和使用,我在这里就不得而知了。

只有人人趋之若鹜的大企业(如跨国外企)才都如此死板地筛人。大型企业自有一套人才成长体系,它们的目标是把入职者从思想到技能都改造成符合企业要求的状态。跨国企业在各项业务上都强调可重复流水线作业,减少对人的特殊性的依赖,以降低运营成本。因此它们一般在招聘的时候,不会特别限定专业,往往一个职位的专业要求会从化学、化工、材料等列出一个非常宽的范围。事实上这些专业的课程差别是很大的,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差别也很大。但是大大企业不太理会这种差别。它有更高的薪酬,吸引了大量的求职者,因此确实具备“粗暴筛选”的基础。往往到了面试阶段,你和你的竞争者都是名校毕业、都当过校学生会干部,都有三好学生等,到这时再考虑专业契合度等细节仍然不迟。而以接收简历的方式招聘的企业,或者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在筛选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在这种情况下,高分子行业的企业会看重大学的高分子专业排名。只有高分子专业特色不突出或甚至没有高分子专业的高校,才看一般排名。例如,你来自华南理工的高分子系,应聘高分子专业岗位时,比来自中山大学或同济大学管用。因为行内人基本都知道国内外的高分子强校是哪些。高学历人才的招聘(博士),由于人数规模小,这种筛选的因素就更小了。另外,很多新兴行业的小企业、有活力的创业型企业等,招聘过程更加务实,主要注重你的能力是否契合岗位,因此重视面试的结果。面试OK就不追究你的出身。

要成功应聘,最终还是要通过面试。所谓面试看内在,那就是一切你的网申和简历无法体现的重要因素。例如你对你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英语交流能力、谈吐和应变能力等等。

科研之路

如果你立志做科研,具体就是要进科研机构就业。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科研机构除了大学之外,还包括国家设立的实验室、研究所等。例如,我国中国科学院系统,下面有众多研究所,我们专业比较著名的有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北京化学研究所、兰州物理化学研究所等。又例如德国有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属下的各研究所,其运作经费来自政府财政。除了高校、研究所,还有实验室机构。我国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常是设立在高校或者中科院的研究所之内的,往往就位于大学校园和研究所大院之内,有自己专门的一层楼乃至一栋楼,其人员编制和所在大学或研究所是重叠的。而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它们是独立于高校或研究所的单位。

这些单位招聘研究人员几乎一律需要博士学历,所以竞争的重点不再是学历高低。(注意“博士后”不是学历,而是一种相对正式的或者说公认的科研经历,除了博士后之外,还有访问学者也是这种概念。)科研单位只重视你的科研能力,具体的测算标准就是你的科研成果、奖励荣誉等。同时也看你取得相应科研成果、奖励的年龄。例如,你应聘比较初级的职位,那么对科研成绩的要求会比较低,待遇也相对较低,而且年龄限制在比较年轻的岁数;反之亦然。因此,无论你博士毕业之后是否继续寻求更多的学术经历(主要是博士后),在你就业之前,你要努力积累的优势不仅是你的成果,而是你的成果比上你的年龄。许多人努力多年,不是说没有科研成果,但是其积累速度总是赶不上年龄增长速度(相比于获得教职的要求),所以会变成“千年博士后”,不断寄希望于下一段科研经历能“翻盘”。

科研之路是无止境的,跟去企业就业不一样。进入了科研单位就业之后,你的学习强度会更大。不学习,你产生不了新想法,做不了探索性研究,申请不到科研经费,甚至带不好学生。学习变成一个你终身无法逃脱的事情。所以如果你不是对不断学懂艰难的知识感到乐在其中的话,终究会在某个阶段感到后悔而想要去工业界就业。这时,就可以参考本文开头关于不同学历的情况了。

做科研vs去企业?做本行vs改行?

我们希望拥有的,应该是一个比较顺利、不断上升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是你获得经济来源和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你精神富足的重要来缘,好的职业生涯会渐渐给你荣誉、社会认同度和成功感。所以,我们考虑任何选择,都应该符合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生涯的规划。

首先,如果你在几个不相关的行业跳来跳去,那么你在任何一个行业中的积累都很有限。因此要尽早选择好你想要投身的行业,尽早、尽量获得系统性的培养,然后坚持走下去。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形势而轻易改变行业。例如,如果你不喜欢高分子专业,那么你最好大一就申请转专业,从本科开始获得新专业和行业的系统培养。例如大家最欢迎的IT行业,由于科班出身的求职者数量十分大,非科班出身的机会很少。

其次,从本文之前的内容就可以了解到,做科研和去企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很难兼顾。这两条道路不仅在学历上的要求不同、你长年需要专注的方面也不一样。做科研往往意味着出国留学,而国外学历对国内非学术就业的用处却很有限。很多成功的企业有自己的文化、知识体系和管理制度,需要入职者在企业也能有相当年限的培训和成长。因此除非是研发部门,否则大部分岗位不需要硕士以上的学历,甚至不限专业。而科研只有博士毕业才能开始谈可能性……等等。这些巨大的差别,使得你很难走出一条两者兼顾的道路,除非你是人生赢家。

科研之路很漫长,在这些年里,个人的价值观、专业兴趣、学习精力和家庭等因素都会发生改变。由于科学研究是只有亲身接触才能了解到的复杂智力活动,大多数人是无法在决定前就提早知道博士毕业后自己是否具备在科研路上继续冲击直至获得教职的水平的。因此,对于选择做科研的人而言,要到博士毕业才是考虑作出改变的时间,然而这时您已接近30岁。很多学科如天文、考古等,由于不存在相对应的工业,或者市场小众,因此博士毕业后几乎只能去相关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否则就要考虑转行。所幸的是,工科专业必然来源于相关工业和市场。因此工科博士毕业生,如果不继续做科研,仍然可以去相关的企业研发机构。甚至相关的研究所也会因为工业需要而数量较多。选择攻读博士,也不意味着与企业界无缘。

无论如何,科研之路需要你一直保持卓越,争当最优秀的那一位,终身科研的机会才会属于你。这跟准备去企业就业的要求又是不同的。后者只要你身上的条件符合岗位要求,过了初筛和面试即可。工作了也毕竟只是出售劳动换取薪金,额外学习和劳动要么不是必须的,要么会获得企业的补助。

最后,奉劝各位同学不要相信任何个例、故事,因为人们总喜欢把成功归因于个人的正确选择和个人努力,总喜欢把失败归因于外在因素。本文从头到尾不举具体某人的例子,只努力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现象可能有偏差,原因可能有误,但都是十分容易指出的。至于个人经历,先不论真伪,它难以代表现象,更无法解释原因,不应作任何参考,无奈却最流行。虽说社会是残酷的,优越的职业总是只为少数优秀的人准备。大多数人如果有早知道,都会想如果当初换一条路,自己是否就不会如此平庸。但是,成功不是你选出来的,而是你干出来的。年轻人有无限的可能性。不经过努力、不经受考验,谁能说你就一定不能脱颖而出?人生不完全是一场赌博。天赋的差异,远不出个人努力的差异巨大。你若真比他人都努力,稀少的机会就非你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