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March 2015

今年的一些国际会议

上网找今年的国际会议,发现很多deadline都已经过了。以前对相关的国际会议了解确实很少,这一番搜索至少让我知道留意什么会议的信息,下一次可以去参加(如果有经费的话……

基于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杂志的胶体会议应该是这个领域最重要的会议。只有它有底气直接用#COLLOIDS2015做官方hash tag。不过,我孤陋寡闻,speaker中我认识的只有Jacob Israelachvili(因为他写过一本书)。

ACS的表面化学分会也很牛,不甘示弱。它用colloids2015做网址。Speaker中熟悉的名字倒不少。除了Israelachvili外还有Dominique Langevin、Ian Morrison、Michael Solomon和Norman Wagner,这几个比较偏流变学。

再就是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tists(IACIS)。这个会议的spearker也有很多熟悉的名字。Jun-Bai Li、Hiroyuki Ohshima、Jan K. D. Dhont、Walter Richtering。特别是Ohshima,要是我去了这个会议,还可以当面感谢他。可惜,以上这几个胶体的会议都过了或者太晚了。

International Workshops on 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s (IWNET),今年是第七届了。但是每届的focus会不同。

最后当然是SoR的年会了。还好来得及,现在就要行动起来进行注册。

美国的Gordon Conference,需要非常小同行,而且要已经发表十分相关的工作,人数也少。我看还是过几年研究做得好了再尝试。

就陈道明这一案例来看,有些地方,我觉得改的挺好。

比如说,记者写到“著名表演艺术家”,这是头衔的安排。陈道明要求写“演员”即可。

比如说,记者写到“德高望重的”、“语重心长的”,陈道明要求删除。这种修饰性词语,记者本意要抬高被采访者的地位,被采访者不愿意,我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不妥之处。

老实讲,我见多了如此的文字:***(被采访者)笑言、坦言,言就言吧,笑个鬼啊,坦?你怎么知道ta坦白交代了呢?

——《采访者 vs 被采访者

本站添加了hypothes.is功能

Hypothes.is是一个交互在线评论功能。用户能够在网页文章的中间对具体的某句话进行评论,而且还能看到其他人的评论。而传统的评论栏都一律放在文章末尾,而且对文章各个方面或部分的评论都放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