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y 21, 2010

  • 从IPCC聊到超自然主义

    本文不是说科学就不该反,认为该反的可以借鉴本文所描述的方式来反。 不看五月份的Science社论,还不知道IPCC报告的争议在美国闹得这么大。最严重的是美国有议员建议17位气候科学家直接自行了断。美国还有14个州告IPCC,说气候变化的观点和说法是集体阴谋。关于IPCC报告的争议见Wikipedia词条注1。我一向觉得美国是反科学势力很强大的国家,科学在信教的共和党人士之中有非常负面的形象。这14个州估计是共和党的传统票仓吧。而且,如果接受气候变化由人导致这一结论,很多人的饭碗就没了,反对气候变化说法符合很多人的短期利益。 5月份Science的来信栏目刊发了美国科学院众多院士联合署名的信件,主要就是想说明,后来被批的IPCC报告的科学基础部分出现的错误,不影响报告的结论。但是,信件开头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说明“科学是什么”、“科学中的失误”这种非常基本的问题。 之所以每一次科学界受到根本性攻击的时候,科学家的辩护词里就会毫不例外地重申“科学是什么”的基本问题,就是因为对科学的攻击手段,无外乎就是迎合公众对科学误解和误区,对科学的角色和作用进行曲解。先把科学推向神坛,再把科学打倒在地注2。不过,公众往往感觉不到他做了前一件事,而只看到他做了后一件事。这是因为公众本来就已经认为科学就是神坛上的菩萨了。我在之前就已经说过,中国读者需要一座灵验的“科学神庙”。为科学正名的人,自然也要把科学从神坛上请下来,才能继续说理。但是,同为“拉下神坛”,反科学一方拉下之后就直接打倒在地了;挺科学一方,既没有理由把科学推回到神坛上去,又当然不要把科学打倒在地,情境就非常尴尬。没有思考能力(没有思考能力的意思就是大脑形同虚设)的大众又都是看气势和脸色来判断好人和坏人的(例如红脸的是关公,黑脸的是包青天,白脸的是陈世美),更加脑残的大众则是从屁股来判断好人和坏人的,屁股坐在草根这边,就是好人,屁股坐在精英那边就是坏人。这就是为什么反科学宣传总是来得比科学宣传接受面更广泛的缘故(同时也就是为什么五岳散人和令狐补充能有饭碗的缘故)。 事情如果到了“预测”,而且是气候和地震预测的话,就更加纠结。就连彩票这种东西,各地方权威报纸都每天开一个版在那里“预测”。科学被推上神坛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今时今日大家基本上认为天无不测风云了。每次地震之后,都会有某些人跳出来声称他之前发表的什么什么文章,他独创的什么什么理论,“成功”地“准确”地预测了地震的发生地点时间和强度,但是无论他如何奔走相告大声疾呼,就是没有官方机构理睬他。大家一看,确实是这样,于是就非常气愤——地震局和权威专家为什么要打压“有识之士”?说白了就是,如果我说明天下雨,明天真的下雨了,那我反正也成功预报了明天的天气,我也成为了“有识之士”。如果我今天跑去气象台提交我的“研究成果”被拒,那我就成了“被打压”的有识之士。大家都可以碰碰运气,搞不好你就会成为“被打压的有识之士”,出名一把。 信件的第一自然段:无法预测 无论科学家如何重申,大众对于科学上如何确认一件事情仍然一无所知。科学上,理论可以成千上万地提,但结论是要通过实验。实验包括纯粹观察、数学建模模拟和真刀真枪地做这三种类型。对于物理和化学,由于直接可以真刀真枪地做实验,因此它们的理论可以被翻来覆去地重复证实,所以这两门学科的预测能力是最强的,它的结论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也是最深入体肤的。但并不是所有学科都能够真刀真枪地做实验。例如像“进化论”,是很难做一个实验去证实的,只能根据之前发生过的事情来总结。气候和地壳运动也是人类暂时无法控制的系统,因此也不能人为设计实验来证实气象学和地质学的理论,所以这些学科的预测能力是很差的,不能像物理和化学那样保证预测结果。还有更差的科学——心理学。因为不要说人为设计实验,就连观察实验,也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对于人的心理,我们现在基本上无法进行预测。 既然这样的话,为什么要欺骗公众?为什么一直有地震局和气象局,一直让我们以为它们可以预测?既然是这样,每天早上的天气预报我是“信”还是“不信”好? 美国院士的这封信的第一段就解答了这个问题: There is always some uncertainty associated with scientific conclusions; science never absolutely proves anything. When someone says that society should wait until scientists are absolutely certain before taking any action, it is the same as saying society should never take action. For a problem as potenti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