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是伪科学

我是从微博上知道科普还有鹰派和鸽派等说法的,觉得搞笑极了。现在科普是多么牛逼的事业了,都到要分为鹰派和鸽派的地步了!作为一个根本反对科普的人,任你鹰派也好鸽派也好,我都当作看戏,而且这戏还特没劲。

我对“科普”的看法,以前已经表达过很多次了。

我随便在网上搜了一下关于鹰派和鸽派科普的信息。其中有一个果壳网的页面,让我觉得十分熟悉又非常分特。“楼主”提出了一些还是比较有价值的看法,探索了一下所谓鹰派和鸽派的价值观根源。这本来是把整个topic的逼格大大提升了的节奏,可惜在评论栏里彻底毁了!那些小白评论,他们完全没有配合这种高逼格的意思,他的评论也跟楼主的内容没什么关系,完全自说自话。例如第一个评论者,用一个很牛的句式“一直不明白这么高深的话题,只是觉得……”,就十分顺理成章地把讨论移到自己的水平上来了!还有第二个评论者,“我本人认同……”,现在是在讨论谁认同哪个吗???楼主是优雅地超越了这个层面了已经好不好?你又搞回到这个层面来。谁care你认同啥啊??结果我发现,不争气的楼主居然还回复了他,完全没有被惹怒到!!本来想把这些人都拉黑,结果发现由于长期鄙视果壳,没在上面注册。现在注册吧,好像我肯定了果壳,不注册,又没办法拉黑他们!气死我了!所以为什么我的博客长期关评论就是这个道理。

那个楼主说:

温和派科普者得思想原则大概可以推回至边沁对自由的定义,也就是“不影响他人自由“的自由。用柏林的分类就是消极自由。

鹰派的思想则认为对自由的定义应该加上某种限制,类似于密尔的“不可自由的选择做奴隶”,哈耶克的“某种正当性的出发点”或者穆勒的“当一个人走上一座破损的桥应该阻止”。

我觉得,鸽派就是心情好,鹰派就是心情不好。看到愚昧的人,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和颜悦色地去开导,心情不好则直接辗压。总之,消极/积极自由也好,心情好/坏也好,都说明这两“派”其实是没什么可争的。任何人如果它是非常明确、长期的鹰派或鸽派,那就根一个人长期心情很好或很坏一样,都是有病。

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看点就是“人有没有愚昧的自由”,这其实是消极和积极自由之争的具体化了。很有趣的是,网上不仅有人赞同人有这自由,而且也有人明确地认为人没有这个自由。有一篇叫《做个快乐的被科普者》的文章,里面说:

被科普者有理由闷闷不乐——假货泛滥,骗子横行,谎言遍地,大众麻醉,形单影只,被亲友孤立,被社会孤立,被傻子恶人谩骂骚扰——还不能喝“心灵鸡汤”补补身子,不能找老中医摸脉治治“亚健康”,不能购买一大堆保补健品慰藉自我和亲人,不能找个神父谈心、抱个宗教团体享受“家的温暖”,因此会很不痛快、很不开心。

这就类似我在《真相长啥样?——我的胡评一气》里所说的那样,大家需要是安慰剂。所谓鸽派科普实际上是看到真相和安慰剂并不矛盾,因此致力于把真相包装成安慰剂。可是,又正如我在《科普帮倒忙》里说的,这其实就是说,科普一定要把真相包装成伪科学才能卖得出去。到头来伪科学长得像伪科学,真科学也长得像伪科学,最后必然沦为权威性之争。要做成功的科普,首要条件不是科学性而是权威性,要遵守一些“行走江湖”的门道。就好像古龙小说里的人物都会有特别长的前缀,作为科普作者,似乎也要沽名钓誉一番,“xxx大学xx学博士”,“XX奖获得者”,“XXX专栏作家”,曾著有《xxx》,《XXX》等畅销科普著作,目前供职于XXX。大家就会觉得很合理:那当然,难道街上随随便便一人儿都能给俺科普吗?那岂不是侮辱俺?因此,这种沽名钓誉其实也是一种“鸽派”做法,目的是为了照顾读者的心理。问题是,我认为这么做很恶心。难道一定要有这些名衔才懂1+1=2?那要是他说1+1=3怎么办?打民科的时候这么理直气壮,说什么“科研成果不是由哪个权威说了算,而是要经过同行评议”,为什么到了科普的时候,又这么强调作者的身份效应?

很多科普组织为了“草根性”,甚至连这种“身份”都不强调,完全社交化,全是网友。抖机灵,调侃,喊口号,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党同伐异,抱团取暖。说白了就是一大学生组织,搞起骂战来充满学生运动的典型特点。

鸽派科普的本质就是伪科学。不是说内容科学就是科学了。不是看内容的。我平时刷微博,好评点赞的可能都偏鹰派。但是我也不喜欢鹰派科普,因为无论是骂人还是冷嘲热讽都很难看。所谓“科普的受众”,大部分是中学数理化教育失败的产物。别看他们现在都是成年人了,其实都是懒虫。小时候上课不认真可以说是不懂事。现在叫这些成年人回到初中课室,他们能把那些知识学好吗?教学效果会提高吗?照我看,他们还会像当年在课堂上一样难受,否则也不用搞“鸽派科普”了。中学课堂令人难受,固然是由于中学教育本身存在问题。但不难发现这样的课堂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难受,总有少数学霸做题N快频频举手争着发言如鱼得水;也不难发现有些学生也许是天生的也许是家教缘故,就是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接受能力差、懒惰,所以成绩差。如果完全是由于中学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所以在这些受害者成年工作之后搞鸽派科普来弥补,那么理论上中学教育可以通过用鸽派科普来代替来得到改善?不考虑应试和高考的话,用果壳和松鼠会代替中学数理化,那么成年社会应该就不再需要科普了。很显然这是说不通的。这说明成年人所谓“基础科学素养”低,往往应该怪他们自己不爱学习。正是由于科普面对的是不爱学习的人,才需要强调什么鸽派。有个段子我喜欢一引再引:

可不就是嘛,你早上起来要先戴上据能转运的水晶和能防癌的磁疗手镯,再看看通胜日历,看看据说有什么不宜,先喝个据说每天必喝的八杯水,然后吃个早餐前得查查有没有据传的食物相克,然深度怀疑有没吃到据说的假鸡蛋,喝了多少据传有害健康的激素牛奶,然后掏出据说防辐射的蓝牙耳塞打个电话叫出租车,车牌号还不能带有据说不吉利的四,到了单位,拨开一推据说防电脑辐射的仙人掌,上个网查查据说准到你想哭的本周星座运程,然后准备跟据说八字生肖不合的男友保持距离,在Q群转几个据说偷肾的警告给最亲爱的朋友,中午了,同事叫了肯德基你没要,据说有八只翅膀混身插满了管子,你自己把早上带去的据说能延年益寿的素食沙拉(非转基因)从据说会冻坏营养的冰箱拿出来,看看被赞美过的水有没有结成漂亮的冰晶,然后放进据说会产生致癌物的微波炉中加热,还生怕把自己的隐形眼镜烤糊,惴惴不安地吃完后睡个据说会变笨的午觉……晚上回家后想洗个头发现来大姨妈了,据说这时洗头老了会落下疾病,耍了一套中医养生保健操后顶着头油睡在了据说风水比较好的北边。生活得多么惬意!

鸽派科普说到底就是伪科学。不是说内容科学就是科学了,不是说它跟伪科学斗争它就不是伪科学了。其实它的销售策略和目标市场跟伪科学都是相同的。伪科学完全可以向成功的科普组织学习而获得成长。试问,伪科学能向科学学习而获得增长吗?不行,伪科学如果按照科学的practice来进行,它就会变成了科学。所以说科普是伪科学,不是科学。

2 thoughts on “科普是伪科学

  1. 孙尉翔 Post author

    是的,本博客关了这么久评论,想必开了也没谁再回来评了。最近想换主题,所以顺便开了。

    我这么多篇的“批评”其实都很不全面。要批评人家有什么问题也太像个智叟。但是正面地去讨论科普又超出我的能力,尽管我有一些观点但很少正面地去展开。

    例如,我少年时代就受很多科普著作的影响很大,无法自欺,这怎么说?中国现在的几个科普杂志,我不太喜欢,但Scientific Americans杂志我比较接受,这又怎么说?既然我不是全盘地反对“科普事业”,我之前有很多对“中国科普事业”整体批评,又怎么说?这些我都有说法,没展开过,是因为我如果要说这些,我就要有一些调查证据。

    归根结底,要跳出一件事情的“成不成功”来说它“好不好”,总会陷入这样的怪圈:它这么成功了,你说它不好,那怎么才好?你说的,当然好了,又能成功吗?沦入类似网上关于“民主制度”之类的讨论层次。

    开评论就是为了您这样的朋友。感谢您的评论!

  2. Xiaozhen Liu

    咦,这里可以评论

    看到你这么多篇批评科普的,心中大乐。我一直都很不能理解科普怎么搞。科学的东西有那么多的前提假设,可是大众就喜欢确定的答案。科学的概念很多时候太陌生需要借助类比才能让一般人看懂。但类比是一种帮助理解的手段,绝对不等于客观事实。然而大众以为看懂了类比也就知道了原本事物的本质。所以科普要么写得跟教材一样没人看,要么就是参杂一堆不科学的东西。

    讽刺的是我自己在知乎评论转基因的一篇疑似“科普”文居然大受好评。在我看来那不过是篇外行写的比较长的argument而已,纯属吃饱了撑的吐槽。貌似后来还有人拉我去果壳发文章,我给拒了。实在是受不了“抖机灵,调侃,喊口号,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党同伐异,抱团取暖”……

    也许部分也是因为代沟吧。

    我确实还是有着软弱之处的,无法像你这样公开大胆地直接反对他们。但是反对他们似乎又落入一个因事废人的误区。本质上,他们也就是想自娱自乐的成分多一点而已。只是CEO为了忽悠别人跟自己一块儿干需要描绘些美好蓝图,造福社会什么的……是否已经把他们想得过于善良了?

Comments are closed.